40岁做口腔外科手术亲身经历:这些后遗症和注意事项医生不会告诉你
十年前躺在手术台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当时40岁的我为了改善的下颌后缩问题,毅然选择了正颌手术。现在回想起来,手术确实解决了我多年的口呼吸困扰,但那些年经历的后遗症,让我想用亲身经历给准备做口腔外科手术的朋友们提个醒。
被忽略的手术:四级手术不是小手术
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医疗技术发达,口腔外科手术很。但作为过来人,我必须强调:这是实实在在的四级大手术。术后个月,我的嘴巴只能勉强张开三指,十年过去了,张口度依然没有完全。虽然不影响吃饭说话,但啃苹果、吃坚果这些享受都成了。
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神经损伤。术后三个月下巴完全麻木,医生说是正常现象。可十年后的今天,早上起床时下巴还是会突然失去知觉。下唇也常有紧绷感,说话时自己能感觉到不自然,好在别人看不出来。
那些年我经历的后遗症清单
手术对身体的影晌是全身性的。我有半年时间嗅觉时灵时不灵,医生解释可能是术中碰到神经了。头发大把脱落,嗓子总是有痰,声音变得沙哑。奇怪的是脸上偶尔会"咔"的响一声,那是固定骨头的钛钉在提醒我它的存在。
皮肤变化也很明显。术后三个月内分泌失调长痘,后来虽然好了,但剥离过的组织出现粘连,现在抿嘴时上下唇都不在一条线上。全麻对记忆力的影响我倒不太确定,毕竟年纪上来了记性变差也正常。
给准备手术者的三点忠告
,年龄不是禁忌但很重要。年轻人快,我40岁做手术确实吃力些。第二,医生选择决定成败。后来认识不少手术成功的朋友,发现他们普遍在选医生上花了3-6个月做功课。第三,做好心理建设。手术能改善问题,但要用部分健康功能来交换,这个代价要想清楚。
口腔外科常见手术类型与注意事项
除了正颌手术,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还包括智齿拔除、种植牙、颌骨囊肿切除等。以智齿拔除为例,虽然是小手术,但靠近神经的复杂拔牙也可能导致长期麻木。种植牙手术则要注意骨量评估,骨质不足时需要行植骨手术。
所有口腔外科手术都需要注意术前检查。凝血功能、血糖血压这些基础指标要合格。有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更要谨慎。术后护理同样关键,保持口腔清洁、按时复诊、遵医嘱用药缺一不可。
广州地区口腔外科就医指南
广州作为医疗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,口腔外科选择很多。医院如腔、腔设备完善,但排队时间长。私立机构就诊体验好,但要注意查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生资质。不管选择哪类机构,建议提前了解主刀医生的手术量和方向。
口腔健康关乎生活质量,但任何手术决定都要权衡利弊。作为过来人,我不后悔手术带来的改变,但确实希望在术前能更了解可能的风险。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正在考虑口腔外科手术的朋友一些参考,愿大家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