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只是牙龈出血 这些信号提醒你该看牙医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丝,吃苹果时留下血印,很多人觉得这是"上火"就不当回事。其实这很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警告。作为困扰我国成年人的常见口腔疾病,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很少。
牙龈红肿出血不是小事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你发现牙龈颜色变深、边缘肿胀、轻轻一碰就出血,这就是典型的牙龈炎表现。此时牙菌斑中的细菌已经开始侵蚀牙龈组织,但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逆转。
很多患者误以为出血是刷牙太用力导致的,反而不敢好好刷牙,结果让牙菌斑堆积更。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线清洁,并尽快预约牙周检查。
五大症状提示病情加重
当出现这些情况时,说明可能已发展到牙周炎阶段:
1. 持续性口臭,漱口也难以消除
2.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3. 牙齿松动或移位,咬合时感觉不适
4. 牙龈按压时有脓液渗出
5. 冷热敏感度明显增加
这些症状表明细菌已经到牙槽骨,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被掏空,牙齿失去支撑就会松动脱落。临床常见40岁出头就戴假牙的患者,多数都是牙周炎未及时治疗导致的。
三类人更要提高警惕
怀孕期间的女性受激素变化影响,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,更易出现"妊娠期龈炎"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口腔抵抗力下降,牙周病进展速度是常人的3-4倍。长期吸烟者由于血管收缩,往往等到牙齿松动才发现问题。
建议这些高危人群每3-6个月做一次洁牙,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,并严格控制血糖和戒烟。

治疗不是一次性的事
轻度患者通过1-2次龈上洁治就能,中重度需要做龈下刮治。但很多人以为洗完牙就万事大吉,其实治疗后的维护更重要:
- 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染色食物
- 使用医生推荐的间隙刷清洁牙缝
- 前两周改用感牙膏
- 严格遵循复查计划
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一样,牙周病治疗是贯穿终生的过程。规范治疗下,80%的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预防从改变习惯开始
除了早晚正确刷牙外,建议每餐后用清水漱口,减少食物残渣滞留。牙线要像牙刷一样天天使用,特别是后牙区域。每年少做一次口腔检查,吸烟者需要更频繁。
记住,牙龈出血不是身体在,而是生病的信号。当牙齿开始松动时,往往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保护牙周健康,就是为晚年留住更多真牙的佳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