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必看:这些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你需要知道
拔牙虽然是个小手术,但如果准备不足或术后护理不当,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拔牙前后需要注意的那些事,帮你轻松度过这个阶段。
为什么要拔牙?
常见的拔牙原因包括智齿阻生、龋坏、牙齿松动等。智齿阻生是常见的情况,这种牙齿生长位置不正,容易引起牙龈肿痛、邻牙蛀坏等问题。龋坏的牙齿如果无法通过治疗保留,也需要拔除。另外,牙周病导致的松动牙有时也需要拔除。
拔牙前的准备工作
首先,女性要避开期,因为这个时期凝血功能较差。如果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要提前告知医生,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拔牙。拔牙前要充足睡眠,术前不要空腹,但也不要吃得过饱。
记得带上之前的牙片或CT片,这对医生判断牙齿情况很有帮助。好有家属陪同,尤其是需要拔除复杂牙齿的情况。术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你的药物过敏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。
拔牙过程是怎样的?
常规拔牙一般需要15-30分钟。医生会行局部麻醉,等麻药起效后开始操作。对于位置正常的牙齿,医生会先用牙挺松动牙齿,再用牙钳拔除。如果是复杂的阻生齿,可能需要切开牙龈、去除部分骨组织,甚将牙齿分成几部分取出。
整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医生的操作,但不会觉得疼痛。如果感到不适,可以举手示意医生。拔牙后医生会在创口放置棉球让你咬住止血,30-40分钟后就可以吐掉了。
拔牙后的护理要点
拔牙后的24小时非常关键:不要漱口、不要吮吸创口、不要用吸管喝水,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。当天不要剧烈运动,休息时可以将枕头垫高一些。饮食上以温凉的流质或软食为主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第二天开始可以轻轻漱口,但要避免直接冲击创口。刷牙时也要避开拔牙区域。一般3-5天后肿胀会逐渐消退,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、持续出血或发热,一定要及时复诊。
常见的术后反应
轻微的疼痛和肿胀是正常现象,按照医嘱服用止痛药和药即可。有些人会出现张口受限,这通常2-3天就能缓解。创口处可能会有白色膜状物,这是正常的愈合组织,不要自行剥除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下牙槽神经附近的牙齿拔除后,少数人会出现短暂的下唇麻木,这种情况多数能在几周内自行。术后48小时内可以用冰袋冷敷面部,有助于减轻肿胀。
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
孕妇在孕中期(4-6个月)相对,但仍需谨慎。高血压患者要确保血压控制在范围内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感染风险,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案,这需要内科医生和口腔医生共同评估。
老年人拔牙前要做好评估,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。青少年拔牙要特别注意正畸需要,有些牙齿可能需要保留到特定时期。
关于拔牙的常见误区
有人觉得拔牙会伤到大脑神经,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。也有人说拔牙会让邻近牙齿松动,其实只要邻牙本身健康就不会受影响。还有人认为拔牙后必须立即镶牙,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等待2-3个月创口愈合后才能进行修复。
要不得的是因为害怕疼痛而拖延治疗,现在有麻醉技术,整个过程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轻松得多。关键在于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的医生。
什么时候需要及时就医?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诊:术后3天以上仍持续剧烈疼痛;创口出血不止;面部肿胀加重;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;创口有异味或脓性分泌物。这些可能是干槽症或感染的征兆,需要处理。
正常情况下,拔牙创口会在1-2周内基本愈合,完全骨愈合需要3-6个月。期间要按医嘱复诊,特别是复杂拔牙的情况。记住,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,拔牙其实并不可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