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千万别拖!这些早期症状你可能都忽略了
刷牙时牙龈出血?口气越来越重?你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,过两天就好了。但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顾问,我必须告诉你:这些很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到。
什么是牙周病?比你想象中更危险
牙周病不是简单的"牙龈发炎",而是包裹牙齿的牙周组织(包括牙龈、牙槽骨等)发生的慢染。就像房子地基被侵蚀,初期可能只是墙面剥落(牙龈红肿),但长期不管会导致房屋倒塌(牙齿松动脱落)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引发全身炎症,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存在关联。
这些症状出现就要当心
1. 刷牙流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出血说明牙龈已处于炎症状态
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气味,普通漱口难以消除
3. 牙龈变软:正常牙龈呈粉红色且紧密包裹牙齿,发炎时会变得暗红松软
4. 牙齿变长:其实是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,这时问题已经比较
5. 咀嚼无力:当牙槽骨被吸收,牙齿会出现轻微晃动感
为什么牙周病容易被人忽视?
与龋齿不同,牙周病发展往往不痛不痒。很多人直到牙龈肿痛、牙齿移位才意识到问题。曾有患者以为"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",检查才发现是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多颗牙齿松动。实际上,只要牙周健康,牙齿完全可以伴随终身。
三个阶段的治疗方案
早期(牙龈炎):通过洗牙清除牙结石,配合正确的巴氏刷牙法,1-2周就能
中期(轻度牙周炎):需要龈下刮治,将藏在牙龈深处的菌斑清理干净
晚期(重度牙周炎):可能需配合牙周手术、骨移植等治疗,松动的牙齿需要拔除
日常预防的五个关键
1. 改用软毛牙刷:硬毛牙刷会加重牙龈磨损
2. 每天使用牙线:能清除牙缝中70%的菌斑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6-12个月一次,吸烟者需更频繁
4. 关注牙龈变化:对着镜子检查牙龈颜色和形态
5. 控制全身疾病: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口腔卫生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这是误区。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被清除了。不清理这些结石,牙龈会继续萎缩。
治疗会很痛吗?
现在有舒适化治疗技术,配合表面麻醉几乎无感。比起治疗时的轻微不适,牙周病带来的危害要大得多。
能完全吗?
早期可以完全,中晚期虽不能完全逆转,但可以控制发展。关键是要坚持定期复查维护。
特别提醒这两类人群
孕产妇:怀孕期间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备孕前建议做牙周检查
中老年人:50岁后唾液分泌减少,更易滋生细菌,建议使用含氟漱口水辅助清洁
牙齿的健康从来不是小事。下次刷牙时如果发现牙刷上有粉色泡沫,别再用"上火"当借口,这可能是牙齿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。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保住我们的天然牙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