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早期不痛不痒,拖久了可能让你掉牙!5个信号别忽视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个苹果留下血印子?这些看似"小问题"可能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足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"牙齿"。
什么是牙周病?细菌在牙龈里"搞"
简单说就是包裹牙齿的牙龈、牙槽骨等组织发炎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细菌会分泌刺激牙龈,初期表现为牙龈炎,出现红肿出血。如果继续发展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形成牙周袋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5个危险信号别大意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期的红灯
2. 持续性口臭:牙龈发炎产生的异味,漱口水也难掩盖
3. 牙龈退缩:牙齿看起来"变长",牙根逐渐暴露
4. 牙齿敏感:冷热刺激时突然酸痛
5. 牙齿移位:原本整齐的牙齿出现缝隙或前突
为什么说它是"隐形"?
牙周病可怕的是进程缓慢,初期几乎没有疼痛感。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此时牙槽骨已吸收过半。更需警惕的是,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研究发现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关联。
这些误区耽误治疗
× "出血是刷牙太用力":这是典型牙龈炎表现
× 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: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
× "老了都会掉牙":好好维护牙齿能用一辈子
× "不疼不用治":等疼痛时往往已到中晚期
科学防治记住这4点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
2. 每天少用一次牙线: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邻面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年1-2次洁治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
4. 及时就诊:发现牙龈出血超过2周,尽快做牙周检查
治疗要分"三步走"
轻度阶段:通过洁治+抛光就能控制
中度阶段:需要龈下刮治清除牙根面菌斑
重度阶段:可能需牙周手术配合骨移植等治疗
特殊人群要注意
孕妇激素变化更易患牙龈炎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;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牙周炎;矫正牙齿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清洁托槽周围。
日常保护小贴士
选择软毛牙刷,避免横刷损伤牙龈;吸烟会加速牙槽骨吸收,尽早戒烟;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,适量咀嚼苹果、芹菜等粗纤维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。
记住:牙周病的治疗永远不晚,但越早干预越好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简单归咎于"上火",这可能是牙齿在求救。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才能让你80岁的时候还能享受美食的滋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