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?出现这5个信号别犹豫
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口腔有异味、牙齿好像变长了……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在向你求救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就和大家这个藏在口腔里的"沉默"。
牙周病比你想象的更普遍
数据统计显示,35岁以上人群80%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但很多人以为只是"上火",直到出现牙齿松动才着急就医。其实牙周病就像慢性病,早期干预好,等到牙槽骨被就回天乏术了。
5个危险信号别大意
1. 持续的口臭:不是吃大蒜那种暂时性气味,而是刷牙后也去不掉的异味
2. 牙龈出血:牙刷毛上经常有粉红色痕迹
3. 牙龈肿胀: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
4. 牙齿敏感:突然觉得喝凉水牙齿酸疼
5. 牙齿移位:原本整齐的牙齿出现缝隙
治疗没有想象中可怕
现在正规机构的牙周治疗已经非常人性化。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波洁治(俗称洗牙)和龈下刮治,过程中会使用表面麻醉。对于中重度患者,还有激光辅助等更的疗法。整个过程就像做了一次深度口腔SPA,完全没有传闻中"刮骨疗毒"的恐怖感。
日常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推荐大家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每天少用一次牙线。注意不是横向用力"锯"牙齿,而是呈45度角轻轻震颤。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牙,相当于给牙齿做体检。吸烟人群要特别注意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。
这些谣言别再信了
"洗牙会损伤牙釉质"——操作下超声波只会震碎牙结石;"孕妇不能治牙周"——孕期激素变化反而更易出现牙龈问题;"老了都要掉牙"——牙周健康的人80岁也能保有天然牙。
选择机构的小建议
看诊疗流程是否包含的牙周检查(探诊、拍片等),有没有分阶段治疗方案。警惕那些"一次"的机构,正规治疗通常需要3-6次复诊。治疗后记得要预约复查,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监测一样。
后提醒大家,牙周健康直接影响全身健康,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有关联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牙刷太硬"了。早发现早治疗,才是对自己牙齿好的投资。


